首页>>经典案例>>经典案例
经典案例

经典案例

少年审判庭用心引导!“走错路”少年考上理想大学

时间:2020-05-29  【转载】

范银燕在庭审中,指导在校学生学习法制知识


未成年人犯罪,是广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痛点,在法院审判环节如何量刑?怎么调动社会资源来挽救?怎样帮助他们改过自新?


5月12日,记者采访了云岩区人民法院法院少年审判庭的庭长范银燕。


在范银燕眼中,犯罪的未成年人“绝大多数都是偶尔‘走错路’的孩子”,要让他们回到正道,需要用心。


她是这样做的。


范银燕从事未成年审判13年,保守估计审理的未成年案件不少于1000件,挽救、帮助而成才的孩子有上百人。


“判缓刑的孩子里,90%左右的都变好了。”提到“90%”数字,范银燕特别欣慰。


“走错路”的孩子考上大学


“去年有一个‘走错路’的孩子,考上了理想的大学。我们专门买了小礼物,表扬他。”范银燕对这个孩子的印象很深。


案子发生在六七年前。当时,小明(化名)只有14岁,在一所学校上初中,为了找钱花,他伙同多人在2014年10月期间多次参与抢劫,涉案金额达8000余元,性质比较恶劣。


在庭审前的调查中,范银燕与其他法官一起走访家庭,以及他所在的社区和就读的学校,并与他的家人和学校老师进行多次谈话。家庭、社区和学校都表示小明虽然犯错,但可以通过教育感化挽救,希望他重新走上正道。


经过慎重考虑,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最后判了他缓刑,在社区服刑(社区矫正),出于对未成年保护,依法封存了他的犯罪档案,而他此前就读的学校也表示,愿意接收他回去继续上学。


在小明回归学校的这些年,范银燕一直没有中断对他的关心和帮助,在小明来法院汇报思想工作时,同他谈心,鼓励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,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

小明很争气,没有辜负法院、学校和家庭的期盼,去年高中毕业时,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大学。


范银燕说,类似小明这样的孩子,改过自新、努力成才,让她们这些从事未成年人审判的法官很欣慰,也很有成就感,证明所付出的努力是有价值的。


绝不放弃每一个“走错路”的孩子




范银燕(中身穿法袍者)参与回访帮教活动




为社区矫正人员举行成人宣誓活动


范银燕是198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云岩区人民法院的,一干就是30多年。


最初,她在刑事审判庭工作,审理了不少的案子。2007年,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,全省率先在云岩区法院和南明区法院成立少年审判庭,指定要女法官,她各方面条件符合,组织把她调到少年审判庭工作。


时光荏苒,13年来,这位少年审判庭的女法官,被称为“妈妈法官”。


范银燕坦言,刚从刑庭转到少年审判庭时,她的审判思维都没转过来,“刑事审判侧重于打击犯罪,而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重心在于‘教育为主,惩罚为辅’。”


教育、感化、挽救是关键词。


“这些孩子,多是偶尔走错了路,严厉打击,根本达不到挽救他们的目的。”她说。


故此,法官在审理未成年人案件时需要进行角色转换,不只是法官这,还是母亲、老师和医生。


她是女性,是母亲,和少年沟通有天然的优势;而以法官身份讲道理,也更容易。


范银燕说,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审判,和成年人犯罪不一样,法官要在法庭审理中增加庭前、庭中和庭后的法庭教育,这是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关键点。


在庭前,通过社会调查,法官了解他们作案的缘由,是自身原因还是家庭的原因,从而为第二步庭中制定法庭教育方案。


在庭中,更多的是一种教育和感化,通过“妈妈法官”的教育,“五老陪审员”(老教师,老党员等)以一种奶奶辈身份教育的感化,以及律师和公诉人的释法令他们认识到错误,规划好今后要走的的路。


庭后,就是少年被判刑后,不管是社区矫正还是监狱服刑,“妈妈法官”都会随时的关心和回访,让他们定期汇报自己的思想,通过社区、学校和有关部门去了解、关心他们的变化和成长,从心理上挽救他们,促进他们通过学习,从而掌握一技之长,顺利回归社会,走上正途。


她,决不放弃每一名“走错路”的孩子。


以案说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


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成了少年审判庭起,这些“妈妈法官”为全省推行未成年人审判摸索、总结了丰富的经验,逐步推广到全省。


2013年起,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,按照属地管辖原则,贵阳市各区县法院也先后成立了少年审判庭。


这些年来,通过审判、拯救而走上正道的未成年人有上百名,一想到这些,范银燕就特别温暖和有成就感。


她印象非常深刻,在一次庭审中,当法官、陪审员和公诉人给站在被告席上的几位少年讲完法律说完道理后,几个孩子不约而同的跪在父母面前,泪如雨下。他们为自己的行为给他人、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而深深自责,表示要重新做人。




范银燕他们关爱青少年,送法进校园


此外,以案说法也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方法。


范银燕记得,她曾在三年间到同一所学校进行了两次讲座,每一次大家都听得非常认真。


“太感谢你了,范庭长!”一次讲座后,校长握着她的手说,每一次讲座后,学生们更好管了,学习态度端正了,成绩也突飞猛进。在此期间,该校初中部甚至取得了建校以来最好的成绩,10多名学生一起考进重点高中。


当不少人都希望早点退休享清福时,而范银燕却舍不得离开这个岗位,她希望能在这个岗位上,继续帮助到更多的未成年孩子及他们的家庭。(天眼新闻)


来源:贵州长安网


技术支持: 建站ABC | 管理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