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案例

姑侄借贷起纠纷,诉前调解护亲情

时间:2023-08-15  【转载】

俗话说“亲兄弟,明算账”,金钱问题处理不当,不仅容易产生债务纠纷,还可能影响彼此感情,导致出现“谈钱伤感情”的局面。近日,瑞金市人民法院武阳法庭特邀调解员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,成功调解了一起姑侄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,通过调解不仅将纠纷化解在诉前,还促使姑侄双方握手言和,修复了双方紧张关系。

小杨与赖某系姑侄关系。因小杨需资金周转,赖某帮其担保贷款数十万元。小杨取得贷款后,赖某向小杨提议,将该笔款项交与自己,小杨欣然接受。数月后小杨向赖某催还该笔款项,赖某称此笔款项已借出,且每个月收到的利息皆已转账给了小杨,目前借款尚未到期,无法收回。双方多次协商未果,矛盾激化,小杨一气之下将姑姑赖某起诉至法院。

特邀调解员收到案件后,秉着既要依法解决纠纷,又要维系亲友关系的原则,联系双方到场进行“背对背”调解。赖某表示愿意偿还小杨此笔借款,但小杨尚未还清自己为他担保的贷款,担心小杨收到钱后不用于还款,自己还得为他归还。特邀调解员向小杨转达赖某的顾虑,与其讲明事理,并告知小杨此案若走上判决程序,必定会伤害亲友感情。小杨表示自己目前手头不宽裕,需要赖某还钱给他,他才能够还清贷款。特邀调解员随即组织双方“面对面”调解,引导双方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,帮当事人打开“心结”。经调解员耐心调解,赖某最终同意归还并当场将借款悉数归还给小杨,小杨在收到钱后立马还清了贷款并申请撤诉,一起亲友间的借贷纠纷得以圆满解决。

近年来,瑞金市人民法院牢固树立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司法理念,完善“一站式”多元解纷机制,不断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,通过“委派调”“联动调”“特邀调”“指导调”等调解方式,大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,充分发挥调解的优势,“调”出温度,“解”出速度,在当事人之间架起一座真诚沟通、互相理解的“法治桥梁”,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、实质化解,不仅减轻了人民群众诉累,也提升了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。


作者:刘凯、刘琳熙

技术支持: 建站ABC | 管理登录